放眼整個經濟環境,我們已無法脫離數字技術來談商業、供應鏈以及物流的發展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已經可以很直觀地從日常消費、物流體驗中感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,而在經濟水面之下,傳統物流又該如何直面行業變革、智慧供應鏈變革的連鎖反應呢?
毫無疑問,傳統物流企業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在今天已經不是新鮮觀點。當數據從資源變為資產,需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和能力來替代人力,驅動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,以實現業務的轉型、創新和增長。
而新一階段的問題在于,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,數字技術究竟起到什么樣的作用?
守住資源
疫情危機下,物流行業陸陸續續經歷了一系列的高成本、高油價、拉閘限電等沖擊,而今年市場波動將帶來更嚴峻的挑戰,加速行業出清,頭部整合趨勢也愈加明顯,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、豐厚的利潤、強大的運營能力成為立足的關鍵。這也印證了此前的分析,不再以粗放型規模論英雄的大環境下,忽略模型差異與現有資源適配性的戰略擴張,無法聚焦核心業務,是不經濟、不可持續且存在極大風險的。
因此,守住資源顯得尤為重要。只有具備了IT研發能力、資源整合能力才能把“守住江山”的基本面落地。數字與業務,先虛實結合再脫虛向實,當能夠把數據業務化時就能夠解決貨主的信任度和成本焦慮問題。資本的世界,只有解決行業痛點的企業才有存在的價值。
擴張邊界
過去的幾年,客戶需求成為業務拓展的風向標,供應鏈數字化的發展又為明晰客戶需求提供了“養料”。
通過與相關企業一起策劃、設計,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,這種合作方式使得雙方能夠面向未來和長遠的需求,為傳統物流企業進一步數字化奠定了基礎,也為企業從技術層面上做了優化,通過升級系統,優化數據鏈,強化算法能力,進一步提升智能定價的精準度,用技術帶動效率,使其能夠精準定位需求、拓展業務邊界。
打造核心競爭力,探索發展新模式
物流行業很難再靠內卷繼續走下去了,這要求從協作鏈條中提高交付能力,減少損耗?;ヂ摼W時代,數字化是重塑運力供應鏈韌性的最優路徑,貨運寶深耕多年數字技術,對傳統物流構建新的降本增效模式頗有底氣。
運力管理數字化,即訂單接收、車輛調度和車輛確認的數字化。搭建企業私有運力池,讓企業有效使用穩定運力;提升對于采購過程的透明化管理,帶來運力調度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升。
業務運作數字化,即在途運輸、回單快遞等場景的數字化。加強各角色交互能力,提升內部協作效率;企業與外部運力高效協同,優化運輸服務;數字化管理,洞察潛在問題。
財務結算數字化,即運費結算和財務支付的數字化。提高內部的標準化程度,提升物流企業與運力的信任關系;結算環節的合規性增強、成本降低,資金的風險管控能力增強。